·
當孩子說出「我不要!」時,父母常常直覺想要回應:「你怎麼那麼不聽話?」「說了就要做!」但這樣的對話方式,容易讓孩子陷入對抗情緒,甚至產生更深的抗拒。
孩子說「我不要」的背後,其實可能藏著各種訊息──疲倦、不安、挫折、沒安全感、或只是想要有些選擇權。
💡接住孩子的話,而不是立刻反駁
孩子說「我不要」,你可以先這樣回:「聽起來你現在不太想做/去/寫,對嗎?」讓他知道,他的想法有被聽見。
💡詢問背後的原因
「你說不要,是覺得太累了?還是有點不想做這件事?」有時候,一個簡單的問題,就能讓孩子開始說出真實想法。
💡給出選擇,不強壓執行
比起直接命令,可以這樣說:「你可以先休息10分鐘再寫,還是我們約定時間再開始?」
當孩子有參與決定,就不會感覺是被強迫。
💡幫助孩子看見後果,而不是恐嚇
不是用「你不做就怎樣怎樣!」來威脅,而是溫和說明:「如果不完成功課,明天在學校可能會有點緊張,你覺得怎麼辦比較好?」
💡適時堅定,溫柔說明規則
當孩子持續堅持「我不要」,你可以一邊理解他的情緒,一邊溫柔但堅定地說:「我知道你現在不想,但這是我們說好的事情,爸媽會陪你一起完成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我不要」不是壞話,而是孩子表達自我、探索界線的開始。父母若能用耐心、同理與策略接住這句話,不僅能化解衝突,也能幫助孩子學會溝通、負責與選擇。